返回首页

对虾养殖水体发黄为什么?

156 2023-12-24 22:27 admin   手机版

一、对虾养殖水体发黄为什么?

单纯从字面上来解读黄浊水,即仅仅说黄浊水对虾有没有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再通过检测氨氮,亚盐都不超标,且特别是溶解氧也合适的话,则肯定是没有影响的;

其实黄泥色的水并不是坏水,只是泥浊水,至少说明底部不脏,不是暗黑的有机物水,不一定要刻意去调水,泥浊水一样可以养出高产虾来,因为泥浊水代表的是水底的通透性正常,底质未腐败。此种情况,保证溶解氧是关键,不必刻意调水,溶氧的保证可撒过氧化钙和开增氧设备。

2.一些特殊养殖模式下,也是没有影响的,甚至是好水,例如现在很少有人采用的无藻(实际上是少藻)适度遮阳的大棚养殖模式中,黄浊水就是好水,在这种养殖模式下,类似于室内工厂化养殖,但它又在室外的大棚中,适当遮阳,控制藻类少一些,以减少藻类带来的麻烦(例如过浓过多则易倒藻和夜间可能缺氧,以及藻毒素过多等负面影响,肥水麻烦,或很难掌控藻类繁殖度等麻烦),但这种养殖模式也必须有较强的增氧设备,如底曝气,气石,打水车促进流动等措施,这个模式我们在福建漳浦有客户使用,由于藻少,养殖过程中水体理化指标比较好控制,多用反硝化细菌不断脱氮(脱去饵料粪便带入的氮源,变成氮气挥发掉),多用乳酸菌等,多用强微菌剂,养殖均比较顺利,其中黄浊水就在这种模式中比较常见,它只是曝气搅起的底泥造成,以及大量使用乳酸菌和泼洒碳源(碳源如糖类主要通过培育乳酸菌相来吸收水中的氮元素,以减少氨氮和亚盐的作用)而形成的生物絮团成分,由于泼洒乳酸菌发酵液易形成黄褐色硅藻水,加上絮团,从而造成黄浊水。

虾是喜荫动物,在这种少藻养殖模式下,黄浊水反而起到了很好的遮荫作用,有利于对虾的生长;

3.第三,您是否套养了滤食性的鱼类,即鱼虾混养模式,前期由于藻少,投料少,这些鱼类觅食造成搅动底泥,从而形成黄浊水,这种情况,对虾宜标粗10多天后才能放苗下去,以免被吃,同时,也应该投喂一些家鱼饲料来缓解。

4.第四,是下大雨冲刷造成的黄浊水,此时雨后应该泼洒生物解毒泼洒剂一包2亩左右,一是解毒,二是调理水质;然后在晴天进行肥水操作,肥水时这种情况注意配合腐殖酸钠,一是增加水色,二是配合肥水;同时,要适当投放过氧化钙 + 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1包5亩,进行适当的底增氧和底部培育乳酸菌相和脱氮作用(此时底部容易氨氮和亚盐过高)。

5.最后您所说的肥水肥不起来,我们说肥水其实就是培藻,培育水色,这里有几种情况造成肥不起来,即藻类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要具备,一是阳光,一般可以解决;二是缺少营养如微量元素,可以采用氨基酸复合肥,或用我们的活水生物料(本产品有藻类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直接泼洒肥水,或自己发酵制作氨基酸发酵液

二、养殖对虾水体总磷多少合适?

水产养殖的水体中有效磷低于0.05mg/ ml,鱼产量不高;有效磷含量在0.05~0.1mg/ ml,虾产量得到提高;而有效磷含量在0.1~0.2mg/ ml,可以获得高产;但是有效磷含量超过0.2mg/ ml,则产量下降。

一般虾塘水体中,有效磷含量仅占总磷的16%左右。所以,经常说的“缺磷”,并不是指“总磷”的缺乏,而是“有效磷”缺乏。

在这个意义上,让水体中总磷释放一部分,比“外源补充磷”的效果更好。

磷元素在6-9月却很容易缺乏。有效磷在弱酸性条件下活跃较高,而养殖水体常要求呈弱碱性,且主要通过泼酒生石灰来实现。水体中的有效磷会和生石灰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磷酸钙沉淀,使原有的磷发挥不了作用,导致水体缺磷,因此,虾池施用磷肥前5-7天不得施用生石灰。

三、养殖对虾水体发红

养殖对虾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业之一,近年来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水质污染的加剧,对虾水体发红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体发红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导致的。藻类是对虾的重要饵料之一,但当藻类过多时,会消耗过多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同时,藻类还会分泌一些有毒物质,对虾长时间暴露在有毒物质中,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免疫力。

解决对虾水体发红问题的方法:

  1. 养殖环境管理:对虾养殖场应设有合理的循环水系统,保持水体流动,减少藻类繁殖的机会。同时,要定期清洗池塘、过滤网等设备,减少堆积的有机物,防止水体污染。
  2. 控制养殖密度:对虾养殖密度过高也是导致水体发红的一个重要原因。养殖场应合理控制对虾的数量,避免过度密集养殖,以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过度积累。
  3. 科学投喂:对虾的饵料投喂和投喂量应根据对虾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调整。合理控制饵料的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减少剩余饵料的堆积。
  4. 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水质检测,及时发现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高或有毒物质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
  5. 生态养殖方式: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体污染。例如,利用光合微生物处理技术、水生植物过滤技术等,将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降解和转化为对虾生长的有益物质。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对虾养殖户还应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掌握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控知识,提高对虾养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养殖对虾水体发红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时,加强科研力量,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将有助于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虾养殖水体硅藻多绿藻少怎么办?

虾养殖水体硅藻多绿藻少通常会造成虾苗成长缓慢、易感病、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以下是针对硅藻多绿藻少的虾养殖水体处理建议:

1. 控制投饵量和投饵频率,减少饵料浪费,避免过多的有机负荷水中积累,以降低硅藻的生长速度。

2. 加强水中氧气的补充,增强虾体免疫力,加速虾苗生长。可以通过增加溶解氧等方式扩大虾苗养殖密度。

3. 海水换氧,促进水体新陈代谢,除去硅藻生长的生存条件,遏制硅藻高浓度生长,同时提供养分,加强水质营养。

4. 使用高效生物过滤器,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鱼类分泌的粘液和鳃器的细菌有助于降解有机物质和硅藻等水中污染物质,防止硅藻猖獗生长。

5. 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在保证虾苗运动及其觅食的同时,增加必要的日光照射能够有效遏制硅藻生长,并从中获得适量的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虾养殖水体多硅藻需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需要将措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对虾养殖水体投葡萄糖有什么作用?

养殖虾投放葡萄糖的益处表现在如下方面。

水体中添加葡萄糖能明显提高异养菌、弧菌密度,显著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活性磷浓度。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葡萄糖浓度越高,氨氮、活性磷浓度越低,异养菌、弧菌密度越高。

葡萄糖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中间产物,是生物的主要供能物质。所以投葡萄糖可以间接的增强对虾的机体活力提高抗病能力。

六、对虾养殖水体指标标准

对虾养殖水体指标标准——确保养殖环境健康稳定

对虾养殖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养殖业,随着对虾市场的不断扩大,养殖者对虾养殖水体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确保养殖水体的质量是保证对虾生长健康稳定的关键,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对虾养殖水体指标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套对虾养殖水体指标标准,以确保对虾养殖环境的健康稳定:

pH值

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对虾体内的酶活性和生理代谢。对虾养殖水体的pH值应保持在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对虾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养殖者在调节水体pH值时应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溶氧量

溶氧量是水体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对虾生长需要充足的溶解氧进行呼吸代谢。对虾养殖水体的溶氧量应保持在5~8毫克/升之间,过低的溶氧量会导致对虾缺氧,影响其生长发育。养殖者可通过增加水的运动性、提高通气设备效果等方式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温度

温度是影响对虾养殖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对虾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对虾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养殖者应密切关注水体温度的变化,并适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以维持适宜的温度。

氨氮

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氮化合物,对虾对氨氮比较敏感。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引起对虾的中毒症状,严重影响对虾的生长健康。对虾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含量应控制在0.02~0.1毫克/升之间,养殖者可通过增加曝气量、增加水体曝气面积等方式来降低氨氮含量。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水体中常见的无机氮化合物,其含量直接关系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过高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对虾生长不良。对虾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01~1.0毫克/升之间,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5~1.0毫克/升之间。

水体浑浊度

水体的浑浊度主要与悬浮颗粒物的含量有关,过高的浑浊度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对虾的视觉和觅食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对虾养殖水体的浑浊度应控制在15~30毫克/升之间,养殖者可通过加强沉淀过滤、提高水质过滤装置效果等方式来降低水体的浑浊度。

总溶解固体

总溶解固体是水体中所有溶于其中的固体物质的总量,包括溶解的无机盐、有机物等。对虾养殖水体中总溶解固体的含量应控制在1000~3000毫克/升之间,过高的总溶解固体含量会对对虾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养殖者可采取加强水的循环、增加曝气设备等方式来降低总溶解固体的含量。

总氮和总磷

总氮和总磷是水体中重要的营养元素,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应控制在2~5毫克/升之间。过高的总氮和总磷含量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对虾生长受阻。养殖者可通过增加水体曝气面积、增加水体循环等方式来降低总氮和总磷的含量。

总有机碳

总有机碳是水体中所有的有机物质的总量,过高的总有机碳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和对虾生长。对虾养殖水体中总有机碳的含量应控制在5~20毫克/升之间,养殖者可通过增加水质过滤装置、增强水体曝气效果等方式来降低总有机碳的含量。

以上就是一套科学合理的对虾养殖水体指标标准,养殖者在实际操作中应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通过保持养殖水体的质量,才能确保对虾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七、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总碱度偏低怎么办?

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要检测一下。亚硝酸盐超标或者虾的营养跟不上。你可以用海洋红酵母配合群林虾宝一起拌料喂虾。 不出几天时间。虾的外壳和色泽都会很好

八、养殖南美白对虾水体有点腥味是什么原因?

南海近海水质很差,经常爆发的赤潮,水体积累大量的有机质,各种毒素,让养虾从之前的换水越多养的越好到现在养殖户几乎不敢一次性换太多水,加之土地资源多被房地产商开发,养殖用地越来越少,工厂化养殖将会是是水产养殖发展的大方向。凡纳滨对虾是能够实现完全人工养殖的品种,工厂化养殖是具有可行性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主要困难在于水质的处理,但循环水养殖并不是完全不换水的,而是相比传统养殖换水量小很多。那么先简述一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致的流程。

1、首先进来的水要进行分级砂滤,出去大颗粒杂质,和一些浮游生物。

2、气浮过滤,主要是去除砂滤无法去除的一些有机质,微生物。

3、活性炭吸附。

4、通臭氧或者紫外线照射。最常用的是紫外线照射,利用某一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和细菌。

5、再次气浮过滤和活性炭吸附。

6、调节ph,在7.0-7.3之间最好。如果水体酸性很强,应该在处理之前充分曝气和阳光照射。

7、调节温度,盐度,增氧。后入池。

8、排出的养殖废水首先经过生物絮团或者生物盘处理,利用硝化细菌等处理掉水体中的大部分氮和磷。

9、用含氯消毒剂在暗处处理,一定要避光避光避光(重说三)。

10、充分曝气,再经历砂滤,活性炭,紫外线,调温调盐调ph充氧,然后加无机盐!特别循环两次以后一定要加氯化钙!处理完就可以再次进入养殖池了。上面是大致的流程,每一个步骤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

九、南美白对虾对养殖水体温度的要求如何?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适宜水温可在16~35℃(渐变幅度),最适生长温度25~32℃。相关研究显示,1克左右的幼虾,在30℃时生长速度最快;而12~18克的大虾,在27℃时生长最快。南美白对虾养殖最低温度应在18℃以上。水温15℃以下,南美白对虾减少或停止摄食;9℃以下出现侧卧或死亡;35℃以上的高温,南美白对虾的摄食与生长受到较大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冷藏加工、育苗、饵料生产等产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对虾病毒感染在全国各地开始蔓延,与此同时,水产工作者暂未找到合适的应对措施,导致当时的对虾养殖业经济效益直线下降。因此,在水产工作者们深入研究对虾病毒感染的成因及病害防治方法、并研究探索对虾养殖业新的替代品种,开始了南美白对虾的引进,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1988年开始,我国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的引进、适应性养殖以及大面积推广工作;首先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了南美白对虾的新种虾,并在1992年8月进行了适应性养殖并成功初步人工繁殖,1994年成功培育了小批量虾苗;直到1999年,广东省深圳市的国家级农业龙头公司天俊实业与美国的海洋生物技术公司开展合作,正式引进美国无特定病原(SPF)南美白对虾种虾和繁育技术,成功地批量培育出了无特定病原(SPF)南美白对虾苗;进入2000年以后,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逐年扩大。2013年,广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到6. 8万公顷,产量32. 84万吨。

十、白对虾养殖水体要求

白对虾养殖水体要求

白对虾是一种常见的海水养殖物种,其生长和发育需要维持适宜的水质和环境条件。养殖水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白对虾的健康和产量。本文将介绍白对虾养殖水体的要求,以帮助养殖户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温度

白对虾对水温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白对虾的新陈代谢活动最为旺盛,食欲和生长速度都较快。当水温过高时,白对虾容易受到热应激,新陈代谢减缓,甚至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水温,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养殖区域,利用遮阳网等方式进行调控。

PH值

养殖水体的PH值对于白对虾的生长发育也起着重要作用。白对虾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7.5-8.5。PH值偏高或偏低都会对虾体内的酶活性和生物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虾体弱化甚至死亡。因此,在养殖水体中保持适宜的PH值非常关键,可以通过适当添加石灰等调节剂来维持PH值稳定。

溶解氧

溶解氧是维持养殖水体中生物的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白对虾对溶解氧的要求较高,水中溶解氧浓度应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当溶解氧含量过低时,虾体无法正常呼吸,会出现窒息和缺氧的症状,影响生长和健康。因此,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需要定期检测,必要时可通过增氧设备进行增加。

氨氮和亚硝酸盐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养殖水体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在高浓度下会对白对虾产生毒害作用。氨氮来自虾体及其代谢物的分解,亚硝酸盐则是氨氮进一步氧化产生的产物。合理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对于保护白对虾的生长十分重要。可通过加强水质处理和增加水流等方式来降低水体中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

盐度

盐度是白对虾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白对虾可以适应不同的盐度范围,但在生长过程中适宜的盐度范围为10‰-30‰。盐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白对虾的生长和免疫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盐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水质循环和过滤

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和清洁是养殖白对虾的关键。水质循环和过滤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设计和使用过滤设备,可以去除废物、残饵和代谢产物,有效减少水体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积累。此外,水质循环还可增加氧气供应,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循环和过滤水体,以维持水体的质量和清洁。

总结起来,白对虾养殖水体要求包括适宜的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控制,合理的盐度范围,以及水质循环和过滤等方面。充分满足这些要求,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白对虾健康的发育和高产量的生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