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稻田里的泥鳅黄鳝都是从哪里来的?

141 2023-12-25 14:26 admin   手机版

一、稻田里的泥鳅黄鳝都是从哪里来的?

一是随着河水灌溉而来,而是随着下雨涨水而来。以前我们这边的稻田主要是从旁边的河沟水渠引水灌溉的,河沟里经常会有黄鳝,而大家的田地一般都是相通的,再加上黄鳝和泥鳅的打洞能力很强,所以随着河水灌溉进入农田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并且黄鳝和泥鳅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它们的卵也是有可能随着灌溉的水流进入农田的。

第二种原因就是雨水,因为夏季多雨水,经常会出现暴雨过后,河流水暴涨,河流中的水流向了农田,自然里面的鱼虾、泥鳅、黄鳝之类的也可能会随之而来的。再加上这些水生物的打洞能力特别强,经常能够在田地里游走,自然家家户户的农田都会有它们的存在了。

二、关于泥鳅黄鳝的问题?

打个比方。

一亩水田在自然状态下能产15斤泥鳅,50元一斤;产出750元;

一亩田在管理的情况下, 生产玉米900斤,1.1元一斤;可以卖990元。

还没有结束:

900斤玉米可能是两个人三个月的口粮;但是750元买来的玉米不能是两个人三个月的口粮;

所以,大家选择了种玉米,而不是养泥鳅;

这里是评价体系的差异,你按金额,他按生存。

仍然没有结束:

你说,那就加强管理,让泥鳅e的c产量变成50斤可不可以。我说有可能。

饲料,可能需要1000元,电费可能需要500快,怕被别人偷或者投毒,24小时看守额外的人工需要500元,k怕生病,f喷点各类农药需要200元;等等;成本2200元,一算账,才有利润300块,

你说还会养泥鳅吗?

这里是满意度的差异,你按金额,他按劳动产出比;

继续:通过各种提升最后发现,养泥鳅产出净利润高过种玉米。每亩j可以达到5000元。

但是,三年里发现有一年卖不出,导致排塘。怎么办。

这里是风险的差异,你按金额,他按风险

什么地方出产什么东西,都是几十年的实践得出的结论。农民对利润的追逐比我们想象的更急切。

之所以没有实现,肯定有客观条件限制。因为主观都在改变。

三、在稻田水沟捕捉泥鳅黄鳝犯法吗?

不犯法,因为泥鳅黄鳝不是保护生物。

四、稻田网箱养殖黄鳝还能否混养泥鳅?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可以混养泥鳅。

五、田里的泥鳅黄鳝哪里来的?

一般是跟着水源来的,还有些是水禽带来的。如果是两栖类,也有可能是自己来的

六、泥鳅和黄鳝一样吗?

泥鳅和黄鳝在我国都属于比较常见的动物,二者长得也比较像,所以很容易被人混淆。但其实泥鳅和黄鳝并不是一样的。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二者所属的类别不同,而且差异是比较大的,说明二者也并没有非常亲近的亲缘关系。另外,二者在外观、分布地区以及呼吸方式上也有差异,所以要想区分二者的话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

七、黄鳝泥鳅什么样?

1、黄鳝:黄鳝体长约20.70公分,无鳞或具很小鳞片,背、臀鳍很低且绕过尾端相连续,鳃通常仅于喉部有一外鳃孔。前段管状,至尾渐侧扁,尾端扁细。全体裸露无鳞,头大,锥形,吻尖。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一些种类的鳃本身很小,依靠通过喉部或肠的黏膜吸入的氧进行呼吸。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鳃膜连于鳃峡。体表一般有润滑液体,方便逃逸,无鳞。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

2、泥鳅:泥鳅形体小,细长,只有三、四寸,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八、泥鳅和黄鳝的区别?

1、外形不同:泥鳅外形像鲶鱼,身长比黄鳝短,身体呈扁平形状,颜色为青黑色;黄鳝身体细长、圆润,身体表面有粘液,因此较光滑,颜色有青、黄两种。

2、科属不同:泥鳅属于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黄鳝属于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

3、生活习性不同:泥鳅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摄食淤泥中藻类等底栖生物,也取食浮游动物;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黄鳝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多在夜间出外摄食,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鳃不发达,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

九、稻田如何养黄鳝?

黄鳝又叫鳝鱼,适应性强,在各种淡水中都能生存。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成本低、管理方便,稻田养殖黄鳝虽然产量相对较低,一般每亩可收获黄鳝800~1000公斤,稻谷1000斤,但由于其生存环境对土壤、水质要求较高,生产的稻米和黄鳝可以成为有机、无公害产品,产出效益好,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期介绍一组稻田黄鳝生态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稻田养殖条件

稻田生态养殖有机黄鳝的产量高低、效益好坏与稻田的基本条件是分不开的,必须根据黄鳝生态条件要求,认真选好稻田。田块面积没有严格限制,考虑到便于管理,面积不宜过大,但过小也不太好。要求养鳝稻田地势平坦,坡度较小,田埂要坚固,以防暴雨冲垮田埂。田埂高70厘米,底宽60厘米,顶宽45厘米,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厘米,埋入地下10厘米。

应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冷泉水上涌,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旱季不涸,大雨不淹,以保持一定水位较低洼稻田为好。适时加注新水,一般春秋季7天换1次水,夏季3天换1次水,确保做到水质“肥而不腐、活而不疏、嫩而不老、爽而不寡”。

土壤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粘土为好,沙土最差。同时要求土质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耕作层土质呈酸性或中性为好。泥层深20厘米左右,干涸后不板结,容水量大,不滞水,不渗水,保水力、保肥力较强,使田水保持较长时间,特别是鳝沟、鳝溜里的水要经常稳定在所需水深。

科学投放鳝种

水稻种植一般选择单季中稻田或晚稻田为好,稻田中的天然饵料比较丰富,盛夏时水稻又是较好的遮荫物。前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10厘米,在水稻拔节之前露田(轻微晒田)1次。从水稻拔节孕穗开始至乳熟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厘米,以后灌水与露田交替进行。要经常更换新水,认真检查黄鳝吃食情况和生长发育状况。在水稻施肥和喷洒农药前,应把黄鳝诱至沟内安全水域。此外,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等处防逃设施,以防黄鳝逃走。

稻鳝共生种植,必须一垄一沟且应加宽至0.73~0.8米,可采取缩小株距的办法来弥补基本苗的不足,株距可以为0.1~0.13米左右,实行宽行窄株栽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为了获得黄鳝高产,垄稻沟式仍应开挖鳝沟、鳝涵,一般在垂直于垄沟方向开1~2条鳝沟,用鳝沟连接鳝涵,形成沟沟相连、涵沟相通的水网结构。稻在垄上,水、肥、气、热协调,根深叶茂;鱼

十、黄鳝和泥鳅哪一个更好吃?

两个可能都吃不得了啊农村老人说过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