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南海神庙为什么又称波罗庙?

139 2024-01-20 13:43 admin   手机版

南海神庙为什么又称为“波罗庙”,这和庙中旧时有两株菠萝树有关。据清代屈大均记:“庙植菠萝树,种从海外来。”他又说,相传古代波斯有使臣,名叫达奚,来中国朝贡,航船就停泊在南海神庙附近。达奚把带来的两颗菠萝种子,种在庙里。正流连忘返之际,海风忽起,水手忘记了他仍在岸上,举帆远去,把他遗下了。达奚在庙边望海悲泣,竟化为石。“土人以为神,泥傅肉身祀之。”这庙从此也被称为波罗庙。

在波罗诞时,广州又有卖“波罗鸡”的民俗。乡民以泥土挞捏成鸡形,黏上鸡毛,泥鸡栩栩如生,游人常买它以求吉利。我猜想,恐怕这和纪念达奚有关。按粤语,挞捏的“挞”,与“达”谐音,“鸡”与“奚”,形与音均近。很可能制作“波罗鸡”,是乡人从“泥傅肉身以祀之”的转化、简化而来。

所谓达奚来华朝贡云云,其实他是来搞中外贸易的。后来民间又传说,有外国商船在这里沉没,一浮尸手里拿着两株菠萝树苗,乡民把死者安葬,把树苗栽种,这便有了菠萝树。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和海上贸易有关。在过去,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是中外贸易必经之路。把南海神庙和海外传入的菠萝以及外国商贾联系起来,恰好是广州人素来重视外商外贸和外来文化的明证。

外商从这里集散,波罗庙一带便成为繁荣游乐的市场。清代崔弼说,诞日时,这里商船云集,“所有日用器物玩好,闺阁之饰,儿童之乐,万货聚萃,陈列炫售。”(《波罗外传》)。请看,这里不就是古代的“广交会”吗?

老广爱饮“头啖汤”,波罗诞时,有那么多奇珍异宝,岂能不去开眼界,抢生意?“执输行头惨过败家”,这不是比“娶老婆”还重要吗?而且,娶老婆可以另择吉日,而波罗诞“游波罗”就只农历2月11日到13日这几天,岂能失之交臂?再者,这里有“闺阁之饰”,不少妇女也会去凑热闹,那时说不定还会交上“桃花运”呢!

南海神庙和波罗庙的演合,体现了从古以来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镇的进程;“第一游波罗”的俗谚,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广州人的品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