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怎么防治细菌性烂鳃病?

285 2023-12-13 17:54 admin   手机版

一、怎么防治细菌性烂鳃病?

这是鱼体受伤或水质不好引起的。防治方法是将置于呋喃西林溶液中浸泡,也可将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容于鱼缸中,用药量为每50公斤水投放50—80万国际单位。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因此鳃的发病率很高。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细菌性鳃病

症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病原: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他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

(1)调节水质,消除病菌。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二是用超菌净a型处理老水,杀灭病原菌;三是用增氧机搅水增加上下层的水体交换量。

(2)用0.2—0.4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来治疗,效果显著,也可用漂白粉或其他含氧制剂全池泼洒来防治。

(3)投喂杀菌药饵或用三黄粉加抗生素类药物拌料投喂。

霉菌性鳃病

症状:鳃丝发黑,着生菌丝,发生于高温季节水质老化的池塘。病原:鳃霉菌。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病鱼须销毁,孔雀石绿或二氧化氯对本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发病鱼池需大量换水,改良水质。

寄虫性鳃病

症状:早春开化后,由于越冬鱼体质较弱、水质较脏,常引起鱼种发病。春片鱼种常集群散漫游动于池边或下风头处,镜检多为斜管虫、杯体虫等寄生。夏季鱼苗池发病时,一般常见病鱼在晴好天气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头状,驯化时不上料台或吃一会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退,生长缓慢。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粘液增多。

病原:由原生动物车轮虫、鳃隐鞭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引起。

治疗:

(1)秋片入越冬池或春片分池时用综合浸泡剂泡鱼种。

(2)用硫酸铜加高锰酸钾0.5ppm全池泼洒。

(3)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0.7ppm全池泼洒。

吸虫类鳃病

症状:病鱼急躁不安,常跃出水面,或在吃食过程中“炸营”,鳃丝肿胀、粘连。病原:由指环虫、三代虫及中华蚤等单殖吸虫大量寄生引起,常并发细菌性烂鳃病。

治疗:

(1)敌百虫0.5—1ppm全池泼洒。

(2)超菌净a型0.3—0.4ppm全池泼洒,也可用漂白粉、氯杀宁、二氧化氯等杀菌剂全池泼洒,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3)用药后隔天注入部分新水,以利于鱼类食欲的恢复。

出血性鳃病(脉管瘤)

由于水质不良,蓝澡大量滋生,水中氨含量过高,化学污染,杀虫剂等农药的刺激,使鳃微血管产生器质性病变,形成动脉瘤,用显微镜能鉴定。

防治方法:

(1)大量换水或施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2)用0.2—0.3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营养性鳃病

症状:鳃丝弯曲,鳃小片曲屈、萎缩,排列不整齐。病因;由于饲料中缺乏泛酸或其他营养不平衡引起,使鱼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引起细菌感染,寄生虫侵入。

治疗:合理配制饲料,做到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钙鳞、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多项营养指标的平衡。

由于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以抑制霉菌的孳生。提高水温到32度以抑制水霉的生长。最好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二、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性烂鳃的区别?

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性烂鳃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在病因、症状和治疗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细菌性烂鳃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鱼类鳃部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青霉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其特点及区别如下:

1. 病因:细菌性烂鳃是由鳃上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常常是因水质不好、缺氧、过度捕食、刺激性物质等原因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而易受感染。

2. 症状:患有细菌性烂鳃的鱼类鳃片会出现变色、肿胀、溃烂、剥落等症状,鳃部可能有黏液或脓液的分泌物,鱼类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检测与治疗:诊断细菌性烂鳃常通过检查患鱼的鳃片发现病原体,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治疗通常采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同时改善鱼类的生活环境,提高其免疫力。

寄生虫性烂鳃是由鳃部寄生虫引起的鳃部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动吸虫、鞭毛虫、内寄生线虫等。其特点及区别如下:

1. 病因:寄生虫性烂鳃是由鳃部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常常是因水源受到污染、鱼类在与感染鱼接触时被寄生虫卵或幼虫吸入,导致寄生虫感染。

2. 症状:患有寄生虫性烂鳃的鱼类鳃片常出现红肿、滚动、血管扩张等症状,有时可见到寄生虫卵或幼虫。鱼类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活动减少、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检测与治疗:诊断寄生虫性烂鳃常通过检查患鱼的鳃片,并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特征。治疗通常通过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疗程治疗。

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性烂鳃在病因、症状和治疗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准确辨别两者的差异。若鱼类出现异常症状,建议请医疗专业人士或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怎么治疗细菌性烂鳃病?

养殖基地养殖的鱼对于细菌性烂鳃的处理方法。 第一步外用药泼水,使用硫醚沙星 第二步结合内服,使用氟苯尼考与饲料拌匀投喂 第三步消毒,常用的水产用碘,可以适当的加大用量。 以上方法只针对养殖基地处理方法,仅供参考。

四、鲫鱼烂鳃死了怎么操作?

可泼洒聚维酮碘等消毒剂杀菌,根据情况连用2-3次,状态差可先泼洒赛有渔液肽美,并通过改底、增氧、培菌、培藻等措施调整水体环境,拌料内服金肝利胆+止血肠鳃康+液肽美,增强抗病力。

五、锦鲤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烂鳃有什么区别呢?

锦鲤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烂鳃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的病因和症状也有所不同。

锦鲤细菌性烂鳃是由感染锦鲤的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喜马拉雅鲤弧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其它一些细菌也可能引起烂鳃。其症状包括鱼体表面的白色或浅黄色烂斑、鳃弯处发炎、体力衰竭、呼吸急促等。

寄生虫烂鳃则是由寄生在锦鲤鱼体上的寄生虫引起的。常见的病原体是弓形虫、铜绿假单胞菌等。其症状包括鱼体表面的白色或浅黄色烂斑、鳃弯处发炎、体力衰竭、翻肚、暴死等。

因此,锦鲤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烂鳃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的不同。虽然症状有些相似,但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六、鹦鹉鱼烂鳃鳃还长吗?

鹦鹉鱼的鱼尾(鱼鳍)烂了是可以再长出来的。 鱼鳃就难搞了,因为鱼鳃烂了的话,这会让鹦鹉鱼很快死亡的。

当鹦鹉鱼翻鳃盖的时候,处理起来也就要麻烦一些。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将外翻的鳃盖连同鳃膜同时剪掉,幼鱼也可以手术。但是鹦鹉鱼的翻鳃盖情况会继续的复发,需要不断的治疗预防。

七、鱼烂鳃用什么特效药?

我的金鱼烂鳃那时候我直接在网上找的专用药,因为治疗时间真的有限,要抓紧。然后看到了德克的大白片,翻了翻评价都说不错,我就立即下单了,幸好物流也很快,到了以后我连续给金鱼用了三天药,肉眼可见好转了,而且缸里的水也没有腥臭味了。真是及时救了我的鱼一命,现在他们家的鱼药已经是我的养鱼常备了。

八、锦鲤烂鳃原因?

1.

温差变化:锦鲤在换水时,新旧水温相差2度或更多,常会引起鱼体不适,导致发病。尤其是在春季、秋季、和冬季,换水时要格外注意。

2.

水质变化:锦鲤的饲水,由于投饵过多,残饵发酵引起水质变坏,如不及时换水,会诱发锦鲤生病。此外,刚放出来的自来水,由于晾晒时间不够,锦鲤放入后引起身体不适或中毒死亡。或是自来水中投放去氯药品大苏打数量过多,引起水质白浊,如不注意观察,会引起锦鲤死亡,这种情况在高温天气尤多见。

3.

水土变化锦鲤经过长途运输,到达一个新的环境中,由于异地气候和水质差异,如果调理不当,会诱发锦鲤生病。

4.

机械损伤:锦鲤在日常捕捉或运输中,粗心大意或操作不当,导致锦鲤鳞片脱落或器官损伤,如观察不及时,容易诱发锦鲤生病。

九、鲫鱼有几片鳃?

鳃丝又多又细可增大与水流接触的面积,增大气体交换面积 3片

十、鲫鱼怎么去鳃?

取刀和铁勺(吃饭喝汤的那种)各一把,鳞。用刀或勺,从鱼的尾根部向头部刮起,头与腹鳍之间有N片鳞不易刮掉,可反复快速在原地来回刮,可去掉。

鳃,用勺,口向下沿鳃盖向里把鱼鳃包上报向下扣即可把整个一侧的鱼鳃去除干净,脏,用刀,从两鳃之间下刀切到肛门处,沿头部刀口向内伸手会有一根管状物(食道),切断后,提食道管,可将其内除泡、仔外的其他内脏全部带出。开春的鱼,因一冬天没有进食,体内基本没有脏东西,可取胆后食用。仅供参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